据外媒报道,欧盟监管机构正对亚马逊开展反垄断调查,作为调查中的一部分,欧盟专员正在询问其平台卖家,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产品是否抄袭了他们所销售的热门商品。
欧盟委员会(EC)正在采取相关措施对亚马逊展开调查。此前,各大零售商对欧盟针对在线销售的更广泛反垄断调查中提供了反馈意见。
这项调查是由欧盟竞争局局长Margrethe Vestager牵头进行的,她正在调查亚马逊是如何收集其“竞争对手”在亚马逊平台上的销售数据。不过,在9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她强调说,该调查仍处于初期阶段。
Vestager表示,主要问题在于亚马逊是否利用从其平台上的小卖家那里收集到信息,为自己的自有品牌产品谋利。她说:“那么,亚马逊是否会将这些收集到的数据用于自己的算法?比如当下的热门产品是什么?人们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优惠?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选择购买这款商品呢?”
据彭博社(Bloomberg)报道,欧盟委员会要求在亚马逊平台销售的卖家在10月9日前填写一份长达16页的问卷。该监管机构想要了解,在亚马逊自有品牌中已经开始销售的商品,是否与那些小卖家的商品“相同或非常相似”。
欧盟监管机构正试图了解,亚马逊以自有品牌销售竞争对手产品这样的模式,对于入驻该电商巨头平台的小型电商零售会产生什么样的财务影响。监管机构也在询问亚马逊开始以自有品牌销售竞争对手产品的具体日期。
Vestager表示,她和她的团队希望更多地了解亚马逊作为零售商和其它卖家入驻该电商平台的这一“双重身份”信息。虽然欧盟尚未正式立案调查,但他们已经向企业发送了大量调查问卷以掌握目前的形势。Vestager补充称,亚马逊方面的数据收集可能在帮助其改善服务方面“完全合法”。
今年年初,欧盟裁定谷歌为巩固其在互联网搜索领域的主导地位,对安卓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实施了非法限制。虽然对于亚马逊的此次调查还未正式立案,但亚马逊今后可能会面临类似的结果。
(来源/雨果网)
自eBay推出自动接受退货以来,卖陷入了一个艰难境地——面对虚假的SNAD(Significantly Not as Described,物品与描述不符)退货时,卖家无法进行任何处理,只能依照平台流程自动接受退货。
当前的退货流程问题在于,一旦买家提交了退货申请,eBay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要求其更改退货请求原因。即使卖家致电eBay后客户服务代表悉知买家申请原因有误、虚假申请SNAD退货后,也不会进行干预。
相关人士指出,当前情况下,当卖家接到虚假SNAD索赔时,相比和eBay方进行沟通,更建议卖家直接接受退货,并支付邮费。因为只有当退货物品到达时,卖家才可以联系eBay并要求退还邮费。另外,卖家在事先和eBay进行沟通时应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和卖家ID。
这意味着,在SNAD的退货索赔完成前,卖家无法和eBay进行有效对话。卖家只有在完成退款后才能进行申诉。因此卖家确保要在申诉时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该退款申请为无效申请。
据悉,eBay每天接到上百个关于虚假SNAD申诉、并要求退还邮资的卖家电话。如果虚假SNAD申诉数量不断增加,将耗费eBay大量的人力、时间和金钱处理这些问题,那么平台将不得不采取下一步行动。而对卖家而言,如果能够确定某退货申请为虚假SNAD索赔,继续申诉显然是个明智的选择。
相关人士认为,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平台买家无理由退换货的权利,除了一小部分虚假申请SNAD退货的消费者外,绝大多数买家都应该认识到给出相应客观的退货理由是自己的义务。
例如,“不合身”的问题并不属于SNAD的范畴,而这一误解在时装类品类经常发生,但显然不同生厂商之间的商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尺寸差异。此外,色差也不属于SNAD的范畴,因为不同屏幕的分辨率差异,存在色差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有无数个理由改变主意选择退货,而事实上这也是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力之一。然而卖家所担心的并不是无理由退换货,而是没有问题的商品以SNAD的名义被退回,在这种情况下,卖家需要为之承担退货邮费。
总而言之,对于买家、卖家和eBay而言,虚假SNDA退货都是件麻烦事——真正的买家会更希望商品和描述相符合,而除了理由真实的退货外卖家需要耗费额外的精力处理虚假SNAD退货,对平台也是如此。但显然在如何进行买家教育的问题上,eBay仍需承担主要责任。
(来源/雨果网)
近两年来,随着注册亚马逊品牌备案(Amazon Brand Registry)卖家数量的增多,亚马逊上滥用“品牌”标签来进行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越发严重。不少“品牌”卖家采购一些通用商品,然后贴上自己的品牌标签,就能抢占一个ASIN,并能借此然向亚马逊投诉其它建立了该ASIN销售历史的卖家侵犯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将他们踢出竞争。
事实上,在通用产品上贴品牌标签并不能真正改变产品的属性和品质,这种卑劣的策略为真正的品牌卖家所不齿。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卖家的正确操作应该是注册一个GTIN,并创建一个全新的ASIN,而这些“品牌”则是挑选之前销量和review数量最多的ASIN,然后“劫持”它,并说服亚马逊将其他卖家踢出局。
而亚马逊的品牌注册备案又使这些存心不良的“品牌”卖家,更容易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排除异己,他们只需要寻找一些热门的一般产品,添加标签就等于拥有了产品的版权,他们就有权选择亚马逊上的其它卖家能否销售,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会“授权”自己来销售这些产品。
对于亚马逊品牌注册造成的这种“Bug”,最有效的方法似乎只能是让合法制造商或品牌所有者采取法律行动。如果你是一个知名品牌的真正授权经销商,这就简单多了。但如果你销售的是中国制造商的仿冒产品,你的处境就有点危险了,一旦遭遇恶意“品牌”卖家,你将有可能被亚马逊以“You’re Not Approved to Sell This Brand”(你不被允许销售这个品牌)为由剥夺某一产品的销售权。
对于这类卖家,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抢在ASIN“劫持者”之前抢到ASIN,第二种便是自行创建一个新的ASIN,虽然没有销售历史,但会更安全。不过,这两种解决方案都将导致亚马逊上同一产品拥有数百个listing,这最终会削弱亚马逊产品目录的优势。
理想情况下,卖家希望看到的是亚马逊严惩那些滥用品牌标签的卖家,但亚马逊似乎显得有点反应过慢,卖家只能靠自己了。不断提高自身的品牌知识和意识(点击查看>>商标注册&品牌备案的必备材料及流程),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品牌权益,树立品牌壁垒。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哦!
(来源/雨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