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卖家首选的营销策略是尽可能广撒网,吸引每位顾客的眼球。现在我们知道,基于特定人口统计数据和行为数据来锁定客户,更为明智并且节约成本。
有针对性广告的效率和价值要比无针对性的广告高两倍以上,这意味着,找到正确的客户至关重要。缩小你最有价值客户群体的一个最简单方法是,将他们按年龄层划分。
实际上,每代人的网购行为都不尽相同。尽管这对于营销人员来说似乎是个阻碍,但其实这是帮助你成功的秘密武器。现在有大量关于“千禧一代”、“后千禧一代”、“婴儿潮一代”的数据,这些都能够有效定义你的营销策略。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些有助于指导你研究的关键事实:
我们能从各种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千禧一代网购者在网购时如果得到折扣,或者看到他们认为会给自己带来方便的产品或者服务,又或者认为他们支持的这家公司能为社会责任计划做出贡献时,他们都会倾向于购买。
另一方面,婴儿潮一代和年纪较大的消费者,这是一个似乎有更多时间来做决定的群体,他们会同时对比网上商店和实体店的价格,以确保他们能得到最划算的交易。不过不要被这些数据误导了。实际上,婴儿潮一代在网购上的花费比千禧一代要多;而Generation X(出生于1965年-1984年的一代)是所有年龄群体中最活跃的网购者。
在网购时,几代人都会优先考虑的一些因素包括:移动购物、良好的顾客服务和包邮问题。
最重要的是,不同代人把钱花在不同的地方。千禧一代网购消费主要花在了电子产品、家具、家居饰品、草坪和花园产品上。他们也更有可能尝试在网上杂货店订货或者在网上点餐。
而另一方面,婴儿潮时期一代在医疗保健和旅游上花了更多的钱。虽然他们正在投身于网上杂货店购物,但他们仍然不是该市场的主要贡献者。
比起年轻一代的消费者,Generation X和婴儿潮一代也会花费更多的钱在家居装饰上。
当然,这些统计数据绝不是面面俱到的,还有大量其他的数据可供你挖掘,从而去更好地了解顾客的网购习惯。但是,除非你能确定哪代人是你的主要客户基础,否则你就不能真正利用好这些数据。了解你核心客户的典型年龄范围,这将有助于避免你在错误的受众群体上浪费不必要的广告费。
所以确切地说,你应该怎么做呢?重要的是要实施一项数据驱动的营销策略,去了解你的顾客是如何在你的网站、社交媒体、亚马逊和其他电商平台进行购物的。如果知道了你目标年龄群顾客网购的方式,时间、地点以及网购的原因,你就能为他们创造更直观、更吸引人的网购体验。当然,这也会为你带来更多的销量、更大的品牌忠诚度和更多的回头客。
(来源/雨果网)
在过去的十年里,电商卖家在全球发展迅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想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不太容易,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卖家可能会被全球市场甩在后面。本文简单列举了10个简单技巧,来帮助卖家开拓全球市场,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取得成功。
卖家需要考虑即将从事的行业在海外的贸易壁垒,海外投资需要成本来满足市场需求和期待,需要确保在该地业务得到的收益可以超过成本。另外,不要忽视那些高速增长的市场,比如说越南、波兰等,这些市场可能也很适合开展业务,但是一般卖家在寻找新销售机会和全球扩张时一般不会想到这些地区。
卖家不仅需要了解卖什么、卖给谁,还要调查了解当地用户的支付习惯。比如,由于存在潜在的诈骗风险,线上赌场不接受信用卡支付,而线上旅行网站因为交易额高而支持信用卡支付。销售转化率与付款方式也有关系,与购买行为一样,不同群体的支付习惯不一样。在许多国家,年轻人更喜欢非传统付款方式,但是年龄稍大一些的群体就倾向于传统支付方式。所以在开始投资前,要先把所有重要的细节考虑清楚。
如果你的生意刚刚进入某个地区,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企业形象、赢得客户信任并将浏览量转化成购买量。你需要仔细考虑、慎重做决定,同时要仔细想想目标市场。比如说,德国的买家在线上购买家居时,比较喜欢收到货时再付款,而不是提前支付货款。仔细考虑一下目标客户的购买偏好,再相应制定营销策略,这样能促进交易的达成。如果营销不归你管,那就联系当地的营销团队,向他们提供相应的知识,来吸引、留住消费者,从而使得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
如果一个公司没有进入市场完善的规划,那即使拥有最棒的营销计划公司也不会成功。想一想在新的地区建立一个商店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比如说公司是否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要通过在线平台、拍卖网站还是当地的供应商销售产品?需要多久?或者在企业起步期可以单干吗?在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商业模式下,相应的选择都不一样。
你想要进入的市场的竞争可能已经十分激烈,或者被一两个大牌所垄断。如果能够进入一个新兴市场,并精心制定策略、提供本土化产品,那就可以在其他卖家进入市场前抢占先机。
在选择付款方式时,卖家先要想一想自己愿意承担多少风险。一些支付方式对消费者来说很方便,但是会给卖家带来巨大的退款风险和额外花费。一般这种风险可以被降低,比如说针对小额交易或者信用高的客户,可以提供像SEPA direct debit这样的直接扣款的低风险付款方式。所谓的‘push payment’(催信用状或催买方付款)一般由客户主动发出,在退款方面风险比较小,但是必须与当地的银行合作,比如说德国的giopay、荷兰的iDEAL等等。
确保店铺提供的产品和付款方式与当地相适应,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保证这一点:提供当地版本的网站、通过定位来识别客户所在地(比如说通过IP地址),并以此来提供不同的页面和付款方式。每个地区至少提供3种付款方式,可能的话最好提供6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地增加销售机会。
如果电商想要开拓新兴市场,那现在最好就开始行动。因为电商全球化处于起步阶段,利基市场还比较空闲。
企业必须遵守当地市场的众多法律、金融和海关政策。因此,必须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的变化并及时作出调整。这通常需要额外的专业知识储备,一旦违规可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在进入新的市场或地区时,卖家需要了解考虑贸易和监管壁垒,并据此选择最佳的支付方式。这是拓展海外市场的基础。然而,很少有卖家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处理所有的问题,所以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可能是成功的关键。
虽然“走向全球”对一些人来说仍然很陌生,但是在竞争猛增前,卖家必须以最好的策略和主张来抓住机会,迅速打入新市场。只有这样,卖家们才能赢得新客户、提高收入、建立新的收入来源并将生意拓展到其它地区。取得全球性的成功就在眼前了,赶紧行动起来吧。
(来源/雨果网)
跨境电商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卖家,特别是中国的卖家,大多是从几个人几条枪开始,缺资金少人才是常事,采购、运营、推广、支付、物流等都要涉及,常常胡子眉毛一把抓,效果怎么样也不知道,只能先整起来,一边做一边学经验,吃了亏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
其中,物流方面吃的亏最多,货物没按时到,扣关,货件遗失,再有甚者,碰到不靠谱的货代收到货之后坐地起价,再加收各种费用,也不是没有的事,其中种种凶险,唯有电商卖家自知。
那么如何避开物流的种种坑,让货物既省钱,又安全准时的到达目的地呢,小编就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吧。
首先,需要找到靠谱的物流供应商。
这几个字好像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其实还是需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相信也有不少的小伙伴在这一点上,有不少很深刻的体会。都觉得走过最长的路,也许就是货代的套路。
市场上所谓的FBA发货形式,有快递直发、空派双清包税、海派双清包税、铁路双清包税,随着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对于电商平台货物的征税规则的越来越严格,市场上很早也出现了英国、德国自有VAT清关的渠道。
好的物流供应商,会根据你对时效以及成本的要求,推荐合适的渠道给你,让你既可以节省运费,货物又能如期到达亚马逊仓库。而不好的物流供应商,自然就是手上有什么路线就推荐你走什么,不分情况和需求,方案永远只有一个。
其次,需要对具有不同优势的供应商进行价格和服务的对比,价比三家,择优发货。
上面提到的FBA的发货形式,不同的庄家有不同航线优势。有的转运时效快,但是价格却相对普遍要高一些;有的呢,是价格便宜,但是转运时效稍微慢一些。
有的是美线特别有优势,有的是欧洲线特别有优势,要根据自己所做的市场,对不同的物流供应商进行甄别、筛选、试用,这样才知道哪家合适你用。
以深圳市场为例,大大小小所谓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少说也有5000多家,并不是所有的代理都是庄家,很多时候,是底下的小代理公司在帮你收货发货。
说白了,价格低,不一定是陷阱;价格高,不一定就是安全靠谱服务好。
如果整个货运行情比较淡,所以航空公司或者是代理公司需要一定的货量支撑他们继续运营,就需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市场上收货,那发货成本自然就会低。但是如果你不是在这行里面待着,你也不会知道其中的窍门,消息也没那么灵通,别人说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这个就被动了。
所以,在找到合格诚信个物流供应商的基础上,还得价比三家,这个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以上所提及的两点,以前没有专业物流人员是很难做到的,毕竟卖家都很忙,不可能天天盯着发货。现在则不同,有专业的物流比价平台,出货前直接查询价格时效,所有方案一目了然。比如“淘航线”,这个平台本身就已经集合了市场上具有不同优势的庄家价格在里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多维度搜索,得出最佳方案发货。
重要的是,当市场货运行情有浮动,市场低迷的时候,你搜索的时候肯定能第一时间知道并且能享受到好的价格和服务,也避免了不断去寻找试用不同的物流供应商的风险,别人已经帮你甄别筛选过了,直接拿来就能用,比较省事。
再次,就是根据自己的销售周期以及市场开拓的需求,对于快递直发、空派、海派、铁路各种发货渠道配合使用。
货物从中国这边生产发货到亚马逊上架,卖货速度超出预期的时候,卖得好快断货了就用快递直发过去了,始终保证亚马逊仓库里面有货可卖,避免了断货影响到账号运营。
预计中间还得有比较好的销量,在发快递的同时中间有一部分用空派过去,算好了时间,快递的那部分差不多卖完了,空派的货物也差不多入仓了。
同时大货部分还发海运,当空派的货物卖完,海运的货物就差不多入仓了,也就是说,最大量的货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运输过程中,不仅补货及时,同时也躲过了多余的仓储费操作费,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所有的货代公司都是以赚钱为最终目的,但是方式却有很多种,当你的货量还不是很大,对于他来说可有可无的情况下,一切都会显得很苍白无力,所以很多时候,超级大卖没有碰到的事情,中小卖家却经常遇到。
市场上永远都不缺报价很低的物流供应商。为了拿到货量可能给你报个低于的价格,吸引你给货他走,结果呢,本来说走快递3天到了,结果10天都没有到,不是排仓就是海关查验,货也没有按时入仓补货,搞得货也没得卖,重新再发也来不及,你是一点辙都没有。发FBA的货物,如果没有赶上你需要促销的时候,比如圣诞节前夕,黑五等等,那么所有一切的努力都是白搭,货物到了,错过了重要的日子,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比较容易压货赔钱。
总之,各种坑,让人是防不胜防,如果不是专业做这行,消息不灵通,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中招。
因此,借助“淘航线”这样的专业跨境物流比价平台,能帮助你甄别筛选合格的跨境物流供应商的同时,还能节省运费,一举两得。如果遇到比较大宗的货物,还能按照你对时效的要求提供专业的物流方案,让你能从繁杂的琐事中抽身出来,专注做好亚马逊平台的经营。
一个强大的内容营销活动,可能会引导购物者搜索长尾关键词,从而产生额外的销量。
网站上的非目标关键词也可以带来搜索流量的关键词,称为长尾词;长尾词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普通关键词有逻辑性的组合。
例如,很多人会搜索“跑鞋”这个词,而不是“耐克跑鞋”;同样的,更多的人会搜索“耐克跑鞋”,而不是“耐克Free RN男士跑鞋”。搜索内容越具体,长尾词就越长。
谷歌数据证实了长尾词理论,通用关键词能比具体关键词得到更多的搜索量,但具体关键词可能意味着更高的访客参与度和转化率。
2004年,Wired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为SEO优化人员、营销人员和电商企业家创造了“长尾”一词。Anderson暗示,网络零售商通过关注长尾词或提供相对“难找”的产品,将能在网络零售业大获成功。
在激烈的网络零售市场取得成功的最佳方式之一,实际上就是优化长尾词搜索。
早在2010年,亚马逊的大部分图书销量(约57%)来自于长尾词搜索。
亚马逊靠着提供难找的书籍,推动了图书销量增长,尽管相对来说,很少有人会寻找特定的标题。单独来看,这些书可能卖不了多少本,但总的来说,销量相当可观。
同样,Anderson指出,以前沃尔玛不会在其商店里储存CD,除非它有可能卖出至少10万份。这给其他公司留下了很大空间,因为他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以卖出8万、5万或1000张的CD上。
这种基本的方法也适用于内容营销。特定有深度、有用的内容,可能会吸引那些有非常详细兴趣和购买意图的访客。
反过来,网站访问者的目的越专注,访客参与度和转化率就越高。因此,如果一个企业能够驱动更多的长尾词流量,可能会促进销量的增长。
营销公司SparkToro CEO Rand Fishkin表示,长尾词SEO有两种方法:
(1)研究和优化一组小批量但高转换率的长尾关键词。(2)不要把重点放在对长尾词的传统SEO上,而要专注于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容营销。
如果一家公司的营销部门能够产生大量独特、有用、信息丰富或具有娱乐性的内容,那么该公司将能够吸引大量的长尾词搜索流量。
例如,一家总部位于美国西北部的实体连锁店,在YouTube上发布了大约330个内容丰富的视频。平均来看,每个视频每月大约能获得136次点击。
对一些人来说,一个月136次的点击量似乎并不多。但总的来说,公司的全部视频每30天就会被观看45000次。今年1月,观众总共花在观看这家零售商YouTube视频的时间,相当于94天的时间(观看1次一分钟)。
内容营销的基本前提是,当企业提供有帮助的内容时,潜在的顾客会有一种互惠的感觉,并最终购买该商品。如果这是正确的,内容营销不仅有可能吸引长尾词搜索流量,它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销量。
长尾词SEO需要大量的内容,因为长尾词SEO并不关注高流量的关键词和优化后的着陆页,反而更侧重于能够驱动流量的特定内容。
使用内容营销来推动长尾词SEO的公司有以下一些选择:
•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慢慢开发不过时的内容
•始终为网站开发大量内部内容
•依靠用户来生成内容
第一个选项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慢慢地开发内容,就如同上面提到的那家拥有330个YouTube视频的美国零售商一样;该企业在YouTube上的第一个视频是在2014年4月发布的,几乎是在四年前,之后该企业削减了视频创作,平均每两周发布三个视频。
企业在电商领域的操作可能会生成大量内容。例如,美国零售商Lowe’s在YouTube上发布内容,同时也在自家网站保留一个重要的“创意”内容部分;它还有一个为Apple TV、Amazon Fire和Roku等机顶盒提供的Lowe 's TV APP,并会在其社交媒体账户上发布内容。
最后,用户生成的内容也很有用。例如,商家可以鼓励顾客积极参与用户论坛、用户管理的问答部分,甚至是产品评论,所有这些都能驱动长尾词搜索流量增长。
(来源/雨果网)
对品牌营销而言,产生争议会是一件好事吗?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答案见仁见智。换个角度来提问:在哪个程度上,争议对营销是有利的;在什么情况下又会变得更糟?
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综合多种因素,比如:
•争议的程度
•争议的话题
•争议、舆论和品牌间的联系
如今,我们甚至已经习惯于看到知名企业进行一些有争议的广告营销活动,在社交媒体上“插足”人们的舆论方向以获得更大的曝光。
沃顿商学院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尽管争议增加了浅层次讨论的可能性,但除了适度的争议之外,它实际上降低了讨论的可能性。
那么,如果你想在广告营销活动中加入适量的争议,但又不过度,那该如何做呢?以下是3个小技巧:
就像争议有不同程度一样,你也可以选择不同争议类型的广告营销活动:
•震撼型
•禁忌型
•可争论型
震撼和忌讳型广告营销活动会引发对一个有争议话题的广泛评论;例如一则广告宣称,所有的赌徒都是骗子,或支持无神论的海报上有两个牧师在接吻。
而可争论型营销则意味着正反双方都能提供有理有据的论点,并且有数据支持。
所以,你最好选择可争论型的广告营销活动。
这样,你仍然可以挑起一场辩论,不过让人们自行决定立场。可争论型的广告营销活动并不仅仅依靠管理情感冲击或激活触发点来获得受众回应,而且也很少会对你的品牌造成损害。
在一个可争论型的广告营销活动中,任何人被冒犯或伤害的可能性都很小,但参与辩论的每个人都会注意到你的品牌。你可以利用这种额外的关注度来推广业务。
租房公司Abodo开展了一项名为“Tolerance In America(美国的宽容度)”的研究,该公司分析了1200万篇有亵渎语言内容的推文,然后根据宽容程度对美国各州进行排名。
这篇文章标题可能是耸人听闻的,但这类内容有助于引起人们之间的辩论,因为偏见和不宽容是热点话题。在这篇文章中,Abodo并没有受到负面影响,而且此次营销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Abodo获得了超过620个广告展示位,还有超过67000次的转发量,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在社交媒体上的相关讨论。
另一种成功地利用争议的方法是在高度敏感的问题上采取大胆的立场。
以知名饼干公司奥利奥为例:
奥利奥在Facebook的一篇帖子中大力支持同性恋者权益,该帖子还包含与Gay Pride(同性恋游行)彩虹旗颜色一样的饼干图片。
结果?
这张照片引发了奥利奥2700万Facebook粉丝的激烈争论。虽然奥利奥确实让一些人产生了不满,但这一争议话题也使奥利奥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公司从随后的宣传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这个帖子有超过5万条评论和30万点赞量;甚至有人希望奥利奥能制作真实的彩虹色饼干。人们普遍认为奥利奥是一个有胆量的品牌,在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上采取了勇敢立场。
只是选定了一个可争论的争议是不够的,你还得想办法把争议和自身品牌联系起来。
否则,你只相当于催生了一个话题,而无法转化为可衡量的结果(文章数、点赞量、转发量、评论数、销售利润等)。
以联合国妇女署发布的1分钟视频广告为例,标题为“The Autocomplete Truth”,该视频的主题是性别不平等。当在谷歌搜索框中输入“woman should(女人应该)….”等字眼时,谷歌的自动推荐搜索结果就会出现如下字段(如下图):
此举是为了使用谷歌搜索结果来揭示性别歧视和同性恋恐惧症的流行程度。
该营销活动在Twitter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2.24亿点击量,并在Facebook “2013年广告分享量排名”中处于榜首位置。这场营销活动还促成了一场关于性别平等和妇女权利的全球辩论——无论是在线下还是在线上。
另一个高成效的争议性营销例子来自时尚服装品牌Sisley。
它颠覆了人们对时尚模特的刻板印象,描绘出模特对时尚服装的渴望就如同吸毒者对毒品的追求一样。
虽然关于广告是否美化毒品使用的争论如火如荼,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广告很有特色,而且很受欢迎。
虽然广告包含了震撼型营销活动元素,但并不仅仅是为了震撼这个目的;而且它绝对不会对品牌造成任何损害,大多数目标受众都接受了成为奢侈服饰的“时尚迷”或“沉迷者”这样的想法。
如今的消费者,都喜欢与那些能直接与他们交流的诙谐内容联系在一起,所以这种类型的营销活动很有可能会成功。
争论型广告营销活动本质上是有争议的,所以在开展营销活动开始前制定一个危机应对方案十分有必要。这样你就不必在遭遇社媒风暴时,还要在会议室思考新闻稿内容。一个良好的回应系统对于品牌管理和维护营销活动完整性都至关重要。
让我们回到奥利奥同性恋图片的例子:
虽然该公司成功地获得了大量来自线上和线下的支持,但也确实遭到了一些批评。
尽管获得了更多的粉丝,但奥利奥最终还是屈服于来自粉丝的压力,从其Facebook主页撤下了这张图片。
这也正是你不想卷入的那种情况。
奥利奥在删除图片时紧张的反应,使他们看起来没有最初时表现的那么“勇敢”,也暗示他们的营销团队没有恰当地考虑同性恋帖子的潜在影响。奥利奥表现出了对压力的敏感性,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批评的无能为力。
所以,这里有一些关于危机应对方案的建议:
•采取“由上而下”的方法。换句话说,公司高层应该主动响应,以身作则,也表明公司正在认真对待公众的担忧。
•在线上和线下收到消费者投诉时,采取积极、感同身受的语气。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仅仅是道歉。
•跟进那些受到营销活动影响或冒犯的人,以证明公司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倾听反馈意见,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总结
不要为了引起争议而诉诸于争议。相反,你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争议能为你的品牌做些什么?并研究它能如何与你现有的营销信息相连接。
如果你决定进行一场争议性营销,那么你最好保持冷静,而不是玩火,尝试用上面的建议来产生你想要的积极结果。
记住,你的目标不应该冒犯到任何人,而仅仅是利用一些流行的想法和争论来作为你营销互动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来源/雨果网)
一个吸引人的广告语可以为品牌塑造形象,向潜在客户传达信息,说服他们购买产品。想一想耐克公司的“just do it”、梅赛德斯的“The Best or Nothing”,这些广告语流传很广,产品在世界各地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广告语的影响巨大。伟大的广告语可以成为一个品牌的基石。
虽然很多公司没有数百万元的预算来请广告公司打造一个出色的广告语,但现在网上有许多广告语生成器,可以为品牌和营销提供优质的广告语,而且大部分是免费的。
广告语生成器能自动生成广告语。卖家需要先判断广告语自动生成器是否适合自己的业务。
一般来说,广告语需要控制在五个字以内,它需要包括购买产品会为消费者带来好处,传递品牌信息。好的广告语要引起人们的兴趣,通常会使用隐喻或者韵脚来达到这种效果,但是不会过分复杂难懂。消费者每天都会看到数以万计的广告信息,因此拥有一个好的广告语对品牌来说至关重要。
广告语需要在传达清晰的信息与保持活泼有趣之间取得平衡,这并不容易。在线广告语生成器可以帮助卖家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多优质广告语,不会消耗卖家太多时间和精力。
1、简单
1991年,美宝莲推出广告语“或许是因为天生丽质,或许是因为美宝莲。”(Maybe she’s born with it. Maybe it’s Maybelline.” )。这个著名的商业广告语具有很高的识别度,沿用至今。想象一下,如果美宝莲采用更长的版本,比如说:“Maybe she was born with what she has. Or maybe what she has is because of Maybelline”那可能流传不会那么广。所以把广告语控制在9到10个字内比较好。
2、抓住闪光点
想想自己品牌的不同之处,抓住这些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把它们做成广告语。比如说你的产品或业务正好契合一个具体的小众市场,或者你的配送方式很特别等等。你可以好好想想自己独特的销售主张,然后把它们转换成一个吸引人的广告语。
3、与品牌保持一致
品牌与广告语一致很关键。考虑广告语的时候要记得企业或者品牌的其他方面,确保广告语与logo、公司名、品牌定位等一致。例如,最著名的耐克广告语“just do it”与他们的 logo、鼓舞人的广告还有公司整体精神一致。
4、考虑目标市场
在考虑广告语的时候也要牢记自己的目标市场。不同地区、国家的受众对广告语的反应都不一样。另外,如果产品或服务要销往语言不同的国家,尽量不要翻译广告语,因为翻译不能完美地传达原本信息。肯德基在1980年代进入中国,那时候他们将广告语“Finger Lickin Good”翻译成了“吃掉你的手指”。
5、传递品牌信息
广告语可以是永恒的,所以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向受众传递品牌和企业信息。吉列公司努力了许多年才推出广告语“The Best a Man Can Get”,它们想要传达出品牌的男子气概和产品质量。
一般只要输入售卖的产品的关键词,比如说,如果你销售抹茶粉,就可以输入“抹茶粉”,即可得到一堆吸引人的广告语。不清楚选择什么关键词?可以使用Google Analytics做个关键词调研。
广告语生成器随机生成广告语,因此最佳使用方式是根据关键词多生成几个不同的选项,结合这些不同选项来确定最终广告语。
卖家还可以根据生成的广告语获取灵感,尽可能多生成几条,总结出会引起共鸣的关键词语和词组,得出最佳广告语,而不是完全依赖算法生成的广告语。
网上已经有几十种免费的广告语生成器,大部分的生成器只有简单的谷歌搜索,
接下来介绍6款最高效的广告语生成器。
1、Oberlo Slogan Generator
这是一款免费的广告语生成器,可以生成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为业务和活动增添活力。一个好的广告语可以为品牌创造知名度,引起受众对新的项目或业务的兴趣。你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与生意相关的关键词,比如,如果你销售的是婴儿服装,只需要在搜索框中输入“婴儿服装”,即可获得对应的几条广告语,你可以从中挑选一条最喜欢的。
2、shopify slogan generator
它可以根据商家输入的关键词免费生成1000多条不同的广告语。有些广告语生成器可能会产生一些拙劣甚至荒谬的广告语,但是Shopify会用简单的算法来生成具有创意的、吸引人的有趣广告语。无论卖家是想要用标语为logo增添活力还是准备发起一项绝佳的营销活动,都可以使用它来帮忙生成广告语。
3、The Getsocio Slogan Generator
Getsocio是一个售卖折扣商品的电商平台,它也推出了一款出色的广告语生成器,生成方式与Shopify类似。Getsocio有一套随机的模板,用户输入关键词,它就会自动生成巧妙的广告语。Getsocio一次只能生成一个广告语,但是用户可以随时点击“生成”,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Getosocio会保证吸引人的广告语长久流传。
4、SloganGenerator.org
SloganGernerator.org提供一款独特的多功能广告语生成器,可以解决任何业务和广告需求。这些广告语对品牌很有用,但同时也适合作为思考产品描述时候的头脑风暴工具。更重要的是,网站通过提供大量关于公司和产品广告语的示例和资源,深入探索,提供最佳的广告语制作方式。这些可以作为评估现有广告语和制作新广告语的参考。
5、The SloganGenerator.co
SloganGenerator.co的广告语是“免费、快速、有趣”,专门设计广告。它的操作方式与列表中的其它生成器类似,只要输入相应的关键词,系统就会根据模板自动生成一系列的广告语。如果有喜欢的广告语,用户就可以按下“制作广告语”的按钮,得到相应的广告语。这个免费的广告语生成器开放商还会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新事物的出现推出新模板,他们还会接受用户的建议,所有用户一定会在SloganGenerator上发现更加特别的广告语。
6、The Procato Sloganizer
Procato Sloganizer收集了在过去六十年的流行广告语,它直接从这些广告语中选取相关关键词,再插入用户的关键词。这样,用户得到的广告语不仅经受了市场的检验,而且具有原创性,可以适用于用户自己的品牌。除了广告语,这个网站还提供各种不同的内容、网页设计和SEO信息。
(来源/雨果网)
当你浏览亚马逊网站时,可能会看到某些产品出现Amazon’s Choice标签,但亚马逊究竟是如何选择Amazon’s Choice产品的呢?
虽然还没有人确切知道亚马逊如何选择Amazon’s Choice,但现在已经有很多线索表明亚马逊是如何选择相关产品,以及卖家要如何提高获得该标签的机会。
Amazon’s Choice最初只支持Alexa语音助手设备,这是因为在Echo上不方便浏览搜索结果,因此它可以让消费者每次搜索只识别一种产品,并进行购物。
例如如果消费者想让Alexa找“clear iPhone 8 case”手机壳,会出现几百种几乎没有过滤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但通过给某些产品添加Amazon’s Choice标签,Alexa就可以推荐一种产品,让消费者订购产品更加简单、高效。
随后Amazon’s Choice就开始慢慢地出现在亚马逊平台和移动App上。
在亚马逊上,每次搜索只会出现一个Amazon’s Choice产品,而且并非是Sponsored Product广告产品,有时是自然搜索结果排名第一的产品。但是,有时Amazon’s Choice产品的排名也有可能较低。
如果亚马逊并不总是按照搜索排名,那么亚马逊是怎么选择Amazon’s Choice产品的?影响产品获得Amazon’s Choice标签的因素都有哪些?
Amazon’s Choice是由关键词驱动的。如果你使用略有不同的关键词搜索产品,那么获得Amazon’s Choice标签的产品也不同。例如,如果在亚马逊上搜索“hair clippers”,那么Amazon's Choice产品就是Wahl Clipper,售价29.87美元:
但当你搜索“hair cutter”时,亚马逊又会给出不同的Amazon’s Choice产品,这一次是飞利浦Norelco Multigroom,售价19.95美元。
这说明Amazon’s Choice对关键词非常敏感。搜索关键词每次变化,亚马逊都会给出不同的Amazon’s Choice产品。如果你点击进入产品页面,亚马逊就会说明产品获得Amazon’s Choice标签所使用的特定搜索关键词。
直接浏览产品本身没有Amazon’s Choice标签,仅特定关键词下才有,换句话说,就是产品并非固定是Amazon’s Choice产品,而是取决于买家怎么搜索。
亚马逊并没有详细说明产品获得Amazon’s Choice标签的标准是什么,但亚马逊确实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些信息。
一方面,将鼠标放在Amazon’s Choice标签上,会出现一个小泡泡提示为什么亚马逊推荐该产品:
另一方面,亚马逊最近开始揭露个别产品获得Amazon’s Choice标签的原因,但是每个产品获选的原因不同:
·用户评价高;
·价格有竞争力;
·在使用特定关键词搜索产品的消费者中很受欢迎;
·品类畅销产品;
·可以立即发货;
·符合Prime配送条件;
·退货率比同类产品低。
其中有一些因素是主观的,如什么样的价格有竞争力,或是什么样的产品“受消费者欢迎”等。而且,有的产品并不总是最便宜的,或者是评分最高的,但它却有Amazon’s Choice标志。
但是有Amazon’s Choice标志的产品评级至少要有4星,并且价格与其他搜索结果相比有竞争力,但并不总是搜索结果中最低的。
另外,Amazon’s Choice产品始终拥有Prime配送资格,也就是平台卖家要使用FBA或SFP(Seller-Fulfilled Prime)发货。此外,有些影响因素我们无法看到,例如退货率和点击率。
其实有充分的理由说明Amazon’s Choice产品是纯算法选出的:
·亚马逊自己库存里的产品更有可能获得该标签;
·Amazon’s Choice产品经常发生改变;
·产品获选原因里包含统计数据(例如,退货率比同类产品低59%);
·类似的关键词,甚至是同义词搜索出来有完全不同的Amazon’s Choices产品。
如果亚马逊要手动完成这些,考虑到亚马逊的销售规模,那么它将不得不雇用数百名员工专门选择并不断更新Amazon’s Choices产品。
亚马逊曾在官方卖家论坛上表示,Amazon’s Choice只受内部流程和数据驱动。 这意味着:
·卖家不能注册Amazon’s Choice标签;
·卖家无法要求亚马逊选择你的产品;
·卖家无法买到Amazon’s Choice标签;
·卖家不需要与亚马逊建立任何特殊关系就可能获得标签。
因此卖家可以做什么?以下例来说明:
在亚马逊上搜索“hair clips”,Diane Large蝶形发夹拿到了Amazon’s Choice标签,该产品:
·不在自然搜索结果第1名(搜索排名第4);
·销售排名没有比前三种产品更好;
·没有比其他产品有更多的评论;
·平均评级为4.4,搜索结果中第一款产品的平均评分为4.7;
·符合Prime资格,其他产品也是。
那么为什么它是Amazon’s Choice产品?在这种情况下,Diane发夹由亚马逊出售可能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但产品页面指出以下获选原因:
·低退货率:比同类产品低71%;
·高评价:85%以上是4星和5星好评;
·热门产品:在购买“hair clips”的消费者之间非常受欢迎。
因此获选原因可能是低退货率,或者是高转换率。尽管如此,这款发夹在很多方面都稍逊于其他搜索结果,而且Amazon’s Choice算法与搜索排名算法有很大的不同。
以亚马逊英国站上的“mugs”搜索结果为例:
Amazon’s Choice产品在搜索结果中排名第19。它有13条评论,平均评分为4.8分,销量排名不佳,不是亚马逊自己出售或FBA发货产品。但它拥有Prime标志,是SFP发货产品。
相比之下,搜索排名第1的产品有22条评论,平均评分为4.6,销量排名很高,并且由亚马逊出售,产品非常相似,每包12个,比Amazon’s Choice产品还便宜。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Amazon’s Choice毫无逻辑,卖家很有可能花了时间却没获得Amazon’s Choice。
不过对于搜索排名和转换率来说,优化产品listing绝对有意义,但记住不是专门为了获得Amazon’s Choice。
如果卖家已经有Amazon’s Choice标签,如果提高价格,卖家会失去标签吗?这不一定,但如之前所看到的,对任何特定关键词Amazon’s Choice产品都会改变,因此当产品的相关标准发生变化时,卖家不要期望还能继续保留该标签。
但是,调查也看到即使产品缺货,Amazon’s Choice还是可以保留一段时间,这表明它有一点滞后,而不是实时响应的。
从表面上看,Amazon’s Choice会帮助卖家说服消费者下购物决策。另一方面,卖家也几乎没有证据证明该标签可以带来更高的销售额。
但优化listing并保持良好的表现能够提升卖家在亚马逊上的销售额,同时理论上也能提高获得“Amazon’s Choice”标签的机会。
(来源/雨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