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欧洲各国政府已开始就本土零售商的投诉采取行动。这些零售商声称,他们的销售额被逃税的中国卖家抢走了。
据悉,德国内阁已于8月通过草案,要求无法证明卖家缴纳了增值税(VAT)的电商平台,要为在当地的电商销售支付19%的增值税。为了打击电商卖家的逃税行为,瑞典、瑞士和欧盟也在收紧增值税政策。与此同时,英国已经要求亚马逊和eBay共享卖家数据,以解决卖家的逃税行为。
各国纷纷采取行动,不论是物流资费层面,还是税务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9月上旬,在美国、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过零售集团的推动下,万国邮政联盟(UPU)在埃塞俄比亚举办了第二次特别会议,就国际邮政费率补偿展开了讨论,其中包括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能否再以低廉的邮费向西方国家发送包裹。
奥地利零售协会Handelsverband称,2018年,欧盟国家将收到约6.7亿个来自中国的包裹,这些包裹总计逃税金额将超过70亿欧元(约合81亿美元)。该组织表示,2017年抵达的包裹中只有3%的包裹缴纳了税款,其中包裹一些礼品包裹,因内部物品价值低于22欧元,不需缴税。
该组织表示,在测试时发现有许多包裹假冒礼品包裹,内部的产品价格实际上已经超过的22欧元。
“消费者在网上订购运动鞋和T恤通常要花费30欧元到49欧元,但包裹到达时上面标注的价格都低于22欧元的价格,许多中国卖家都是通过这个方法逃税的,”Handelsverband的总经理Rainer Will说,“奥地利政府每年因中国卖家逃税损失达1.2亿欧元。”
据德国联邦财政部(Berlin finance department)估计,通过网购平台向德国销售产品的近2万家中国卖家中,只有约2000家支付了增值税。发言人Eva Henkel还指出,最近中国卖家缴纳税务的比例甚至有所下降。“电商平台为中国卖家提供了全套销售解决方案,让他们很容易就能进入德国市场,但令人惊讶的是,平台没有传达任何有关增值税的信息,”Eva Henkel说,“直到2017年12月,我们威胁平台将没收其仓库里的货物,平台才关闭了一些中国卖家账户,也促进了一些中国卖家主动到柏林税务局进行税务注册。”
中国卖家抢走当地零售份额
奥地利电商购物网站Unito的首席执行官Harald Gutschi也表示,逃税的中国卖家抢走其生意,导致该公司2017年的销售额下降了约4%。
德国在线工具供应商MAW Werkzeuge的首席执行官Said Michael Atug说:“电商卖家的逃税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我们很难获得主要的资金养活我们的家庭和员工。”
亚马逊和eBay采取了非常温和的态度,试图平息要求收紧税务规则的呼声。“有关部门一告知我们卖家的非法活动,我们就删除了他们在eBay上的内容,并禁止他们继续使用eBay平台,”eBay德国发言人说,“但比较麻烦的是,只有当局能判断一个案件是否涉及违法行为,而eBay无法做出这样的判断。”
据英国官员估计,2017年中国卖家逃避了约9亿英镑(合11.6亿美元)的税款。近几个月来,英国税务海关总署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行动,要求亚马逊和eBay签署协议,保证密切监管它们平台上的卖家,并与英国当局分享它们的卖家数据。据悉,亚马逊英国站在6月关闭了数千个卖家账户。
除了英国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也在采取行动。例如,瑞士已经提议修改其法规,要求每年向瑞士寄出包裹价值高于10万瑞士法郎(约合10.3万美元)的卖家缴纳增值税。
今年3月,瑞典政府也启动了严格的VAT税收政策,来自欧盟以外的每个包裹不论价值高低统一征收25%的VAT,还加收75克朗行政费用。随后,瑞典消费者拒收了40万件在此之前订购的包裹,最终这些包裹运回了中国。此后,瑞典邮政PostNord与电商平台Wish协商达成协议,Wish将在客户购买时直接收取增值税,PostNord还与其他网站展开了谈判。
欧盟已于2017年12月通过的一项新措施,该措施要求欧洲消费者从2021年开始直接向电商平台缴纳增值税,而不依赖平台卖家收取增值税。
在万国邮政联盟的第二次特别会议上,各成员国正考虑改变国际邮政补偿模式,更给补偿给国际包裹配送国的邮费。在早些时候的一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同意开始合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税率,并从2018年开始为小包裹设定单独的税率。据Haendlerbund估计,后一项规定将导致中国卖家的国际包裹邮寄成本提高3%至4%。
尽管德国议会尚未就让电商平台承担缴纳增值税的责任的草案展开辩论,但鉴于德国执政党占据议会多数席位,该法案通过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我们正在结束一些电商卖家通过逃避增值税,获得不公平竞争优势的非法行为,”德国财政部长Olaf Scholz表示,“通过新规,我们保护了所有诚实纳税的企业,为国内外竞争对手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来源/雨果网)
在重罚互联网巨头谷歌后,欧盟委员会周二又宣布,已经对中国台湾企业华硕、荷兰飞利浦、日本先锋和天龙马兰士四家亚欧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处以1.11亿欧元罚款,原因是这些公司操纵旗下部分产品的网上定价。
欧盟市场竞争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表示:“目前欧洲电商市场正在迅速增长,每年销售额超过5000亿欧元。超过一半的欧洲人现在在网上购物。由于这四家公司嫌操控价格的不当行为,数以百万的欧洲消费者在购买厨电、吹风机、笔记本电脑、耳机和许多其他产品时面临更高价格。根据欧盟反垄断规则,这是非法的。”
她直言,这四家制造商涉嫌干预那些以低价出售产品的在线零售商。如果这些零售商不按照制造商要求的价格进行售卖,就会面临威胁或制裁,比如封锁产品的供应。不仅如此,这四家制造商还使用复杂的监控工具跟踪分销网络中的售价设置,并在价格降低的情况下迅速进行干预。
目前有许多在线零售商使用自动竞价算法来匹配竞争对手售价,从而进行定价,因此,对低价在线零售商实施的限制会对整个电子产品行业的定价有巨大影响。她还强调,欧盟的反垄断规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消费者,同时督促企业在市场竞价时采取良性策略
四家企业的具体违规行为
2011年至2014年,华硕在德国和法国出手干预了一些零售商——因为他们以低于华硕建议的零售价格销售电子产品,华硕对此要求涨价。
2011年至2015年,日本企业天龙马兰士(Denon & Marantz)在德国和荷兰,限制Denon、Marantz和Boston Acoustics等音视频消费产品的转售价格。
2011年底至2013年,飞利浦在法国限制厨电、咖啡机、吸尘器、家庭影院、家庭视频系统、电动牙刷、吹风机、修剪器等消费电子产品的转售价格。
从2011年初到2013年底,先锋(Pioneer)的类似行为涉及到欧洲12个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芬兰、丹麦、比利时、荷兰和挪威)。
为欧洲日益增长的电商经济扫除障碍
上周,欧盟委员会宣布对谷歌处以43.4亿欧元的罚款,原因是谷歌非法利用安卓系统,巩固其在互联网搜索中的主导地位。这笔罚款创造了欧盟历史上对高科技公司开出的最高罚款纪录。欧媒指出,在全球贸易争端背景下,欧盟未来的罚单预计会更多。
与此同时,欧盟反垄断监管部门还针对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定价案提出新的指控。高通在此案被控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芯片组,以将竞争对手赶出市场。欧盟执法者7月19日表示,已发给高通另一份案件纪录。如果调查发现高通违反了欧盟反垄断规定,高通可能面临最高相当于其全球营收10%的罚金。根据高通2017年财报,高通2017年营收约230亿美金。10%的罚金约为23亿美元。
反垄断法是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手段之一,属于竞争法范围之内。欧盟在反垄断法的制定和实施上都保持了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征,并以此来保证欧洲市场的活力和良性竞争。但不得不承认,欧盟反垄断法的执行,有时也是在各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磋商妥协的结果。
不过,由于这几家公司很配合欧盟委员会的工作,因此,欧盟对罚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下调:对华硕、天龙马兰士和飞利浦的罚款,相比原来下调了40%,先锋则下降了50%。最终罚款数额如下:华硕6352万欧元,天龙马兰士772万欧元,飞利浦2983万欧元,先锋1017万欧元。
(来源/雨果网)
欧盟食品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3月19日发布预警信息称,一批次由荷兰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遭到致病菌阪崎肠杆菌的污染,且被污染的奶粉已被销往中国、沙特阿拉伯、瑞士、英国和越南。
据系统显示,本次阪崎肠杆菌是由奶粉生产企业自查时发现。
阪崎肠杆菌(又称阪崎氏肠杆菌)是肠杆菌科的一种,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50% 以上。目前,微生物学家尚不清楚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来源,但许多病例报告表明婴幼儿配方奶粉是目前发现的主要感染渠道。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7年合编的《安全制备、贮存和操作婴儿配方奶粉指导原则》中建议,应该让婴儿配方奶粉使用者了解,婴儿配方奶粉不是无菌产品,可能含有引发严重疾病的病原体。正确配制和操作婴儿配方奶粉可降低疾病危险。
上述指导原则建议受感染危险最大的婴儿使用无菌的液态婴儿配方乳。在没有液态婴儿配方乳的地方,使用不低于70℃水调配婴儿配方奶粉可显著降低危险。最大限度缩短从配制到食用的时间,以及将配制的喂养液贮存在5℃以下,也可降低危险。
指导原则指出,在生产过程中,婴儿配方奶粉可含有阪崎肠杆菌和肠道沙门氏菌等有害细菌。这是因为使用目前生产技术无法生产无菌婴儿配方奶粉。在婴儿配方奶粉配制中,不适宜的操作方法会加剧这一问题。
认识到解决婴儿配方奶粉中这些危害的必要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决定修改《国际婴幼儿食品卫生规范法典》草案。这样做需要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专门科学咨询。FAO和WHO在2004年和2006年举行的关于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两次专家会议报告中提供了咨询。这一咨询的一部分包含了制定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配制指导原则的建议。
世卫组织世界卫生大会在2005年要求编制婴儿配方奶粉配制、操作和贮存指导原则,以便最大限度降低对婴儿的危险。
FAO/WHO关于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建议,包括对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量化的微生物危险评估。危险评估的内容之一,是确定在不同配制、贮存和操作环境下降低相关危险的要求。阪崎肠杆菌危险控制原则也适用于肠道沙门氏菌。
(来源/第一财经)
作为跨境电商行业公认的“爆款制造机”,2022年,TikTok上亦如往昔一样,爆款频出,评价和热度一个比一个高,究其原因,Gen-Z和千禧一代似乎已经习惯在TikTok寻求相关且能提供价值、有趣和真实的内容,好产品、新潮流在这一庞大的流量池中酝酿、爆发。
数据显示,在近12个月,TikTok上关于#shopsmallbusiness(商店小生意)的话题趋势不断升温,在11月和12月大幅上涨,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卖家正在TikTok上寻求商机。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卖家在TikTok账号运营和卖货之间找到了自己的技巧和感觉。
(截图来自TikTok)
临近年底,雨果跨境盘点2022年TikTok上爆火的产品,看看他们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究竟有哪些细分群体在追逐潮流、创造潮流。
1、夫妻店的女权T恤
TikTok上也有不少夫妻店,女权服装品牌LoveraClothing的背后正是一对新婚不满2年的年轻夫妻。
2021年4月,20岁的Madga和21岁的Kevin创建了自己的女权服装品牌LoveraClothing,并于同年6月份上线品牌独立站。他们从批发商购买普通连帽衫、T恤、套头衫和短裤等,再通过加工的形式,绣上促进女性赋权和解决女权主义问题的标语或插图,然而在网上进行售卖,标价从20英镑到38英镑不等。
2022年8月20日,Madga在TikTok发布了一条视频,主要宣传品牌秋季系列衣服款式。没想到视频一夜之间爆红,播放量在短短几天内就达到220万的浏览量,同时拥有28.2万的点赞数及超1000多条评论,并且收到数百个订单。此后每天订单数爆涨,销售额最高一天达2.2万英镑。
(截图来自TikTok)
据统计,在8月8日至9月15日期间,他们收到了大约1500个订单,当月销售额超10万英镑。
而他们的独立站也因此受益,据similarweb显示,其流量在9月份有明显的增长,目前每个月的流量已经能稳定在6K左右。
2、酷炫的自卫钥匙扣
自卫安全钥匙扣产品的流行源于女性人身安全相关话题。这类自卫产品能够帮助女性更好地保护自己,包括一系列小工具,如破窗器、手电筒、小刀等,由于设计时尚百搭,一度成为现象级爆品。
2022年12月3日,TikTok博主@jasekai发布了一条打包视频,视频中,博主拍摄了一段给产品进行分配打包的视频,并配了一句:打包大单,谢谢。
(截图来自TikTok)
没想到,视频发布后,一夜之间浏览量冲破百万。目前,这条视频的浏览量已达1600万次,用户留言数近6000条!
从视频的留言区看,不少粉丝对这款产品的兴趣非常浓厚,尤其是这种行李箱的包装外观非常加分,作为圣诞节的礼物非常酷,故评论区有很多用户都在寻求购买链接。
比较有意思的是,TikTok博主@jasekai其实是一个刚运营不久、主做自卫工具包的小品牌卖家。从历史数据看,@jasekai2022年八月份才开始运营,运营仅四个月左右,产品售价基本在15-50美元之间。
可以发现,jasekai的TikTok账号发布频率不高,仅保持一天一更的速度,不过,自从视频爆红之后,其粉丝增长速度极快,从12月初的7万多涨至目前的12万,累计点赞数超130万个。
(截图来自TikTok)
她的视频内容主要分享产品展示、包装视频和客户定制款搭配视频。粉丝问的大多是关于颜色搭配的问题。因此,当有客户在网站下单定制款,她都会专门做一个打包视频的过程并@购入的粉丝,这种创作模式不仅观众爱看,播放量都相对较高,也迅速提升了粉丝对于产品的信任。
同时,jasekai也有自己的独立商城,也是其TikTok账号的导流出口,点击进去可以看到提示有用户下单购买。
3、47美元的“平价婚纱”
今年四月,TikTok博主@KiaraBrokenbrough发布了一段婚礼视频,她穿着只花47美元从SHEIN购买的婚纱,一场节俭的婚礼却迅速走红,并在TikTok上引发了一场“平价婚纱”的新趋势。这件婚纱还被众多网友疯狂追捧,成为当时的爆款产品。
(截图来自TikTok)
据了解,在美国,一件婚纱的平均售价为1800美元。一些在折扣、快时尚等低成本购物选择中长大身处于“廉价时代”的Z世代群体,在婚礼的花费选择上,更偏向于廉价美观的快时尚品牌服饰。TikTok标签#weddingdressescheap的总视频浏览量高达23亿,另一标签#affordableweddingdresses(负担得起的婚纱)拥有4950万总浏览量。
“平价婚纱”在TikTok上之所以轰动一时,与后疫情时期美国高通胀消费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美国通胀处于40年高点,食品和能源等必需品成本飙升,截至12月初,美国鸡蛋零售价格同比上涨30%。美国家庭用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资金减少,消费需求持续疲软。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促使美国消费者削减开支并对高价格产品会犹豫不决,年轻人在婚礼消费时也更渴望那些易于购买、负担得起且处于流行趋势的服饰。
4、复古的“数码相机”
2022年,“数码相机”在TikTok上也出现一股独特的复兴潮流。TikTok博主@Papershootallison在2月初发布一条视频,内容是介绍一款超薄的相机产品。
(截图来自TikTok)
据了解,这款相机名为“PaperShoot纸可拍”,是一款以环保纸外壳为概念,来自中国台湾省的数位LOMO相机品牌,产品只比身份证大一点点,具备轻盈、便携的特点。
截至目前,该视频已经累计拥有1090多万的浏览量,其中点赞数170万,用户评论达4600多条,其中有一位用户评论这是“Z世代重新发明的数码相机!”
(截图来自TikTok)
PaperShoot纸可拍的开机、拍照、关机,全部靠一个按键搞定,产品有点类似2000年盛行的“傻瓜相机”,相片需要用SD卡储存,另外造型相当复古,除了纸外壳,还有木制的外壳设计,俘获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心。
封面/图虫创意
(来源:跨境爱T哥)
NPD集团数据显示,2017年玩具行业增长了1%,达到2070亿美元,增长主要来自玩具收藏品、毛绒玩偶和社交媒体流行玩具(如史莱姆橡皮泥和指尖陀螺)。
那么2018年什么玩具最热销?这个问题肯定时常盘旋在各位玩具卖家的脑海中。
透过2018年的纽约国际玩具展览会(New York Toy Fair),大家一起来看看,玩具行业有什么热门趋势:
1、Slime、goo & putty各式花样软泥
如果你觉得史莱姆(slime)软泥的风头仅限于2017年,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它的风靡才刚刚开始。
各大玩具品牌都没有“放过”这个黏糊糊的玩具。
绘儿乐(Crayola)推出的Color Chemistry Lab Set套装里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有趣的史莱姆试验。Cra-Z-Art为希望自己制作史莱姆的小朋友们提供了自制原材料,其中包括胶水、无硼的“史莱姆激活剂”等。
Wowwee和MGA Entertainment这两家公司则致力于将父母们从制作黏糊糊的史莱姆泥潭中拯救出来,为孩子们提供现成的软泥(goo)。
此外,Cra-Z-Art和玩具生产商Jakks Pacific已经与尼克儿童国际频道Nickelodeon合作,打算推出升级版史莱姆。
Cra-Z-Art和Jakks Pacific还分别推出了史莱姆相关竞赛游戏。
2、微型技术玩具
2018年,许多公司在玩具上进行了创新,更多价格实惠且更迷你的电子宠物玩具将涌向市场。
孩之宝(Hasbro)的FurReal Pets仿真宠物玩具系列增添了3个新的成员,且不论价格、体型都更为人们所接受,它们分别是:一只爱吃零食的恐龙Munchin' Rex(零售价49.99美元)、一只猴子兽医Check-up Zandi (29.99美元)和一只小狗Shaggy Shawn(24.99美元)。
SpinMaster推出包含了许多预编游戏的小机器人Boxer,定价 79.99美元。
此外,有一系列玩具不能不提,那就是美泰(Mattel)在玩具展上展示的新款昆虫造型Kamigami折纸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编程和机器人知识,零售价约为60美元。
3、越恶心越讨孩子们喜欢
有些大人们可能会嗤之以鼻的东西,却深得孩子欢心,玩具行业也正在利用这一点,推出以厕所、痘痘为主题的玩具和游戏。
纽约玩具展上,SpinMaster推出了以厕所为主题的系列收藏品Flush Force,有150个从马桶里蹦出来的小怪物,供孩子们“收藏”,还有一款Dr. Pimple Popper游戏,以“战痘”为主题。
此外,SpinMaster还推出了新系列丑娃娃 Fuggler,特征是拥有像真人一样的牙齿。
Jakks Pacific也推出了自己的“战痘”相关游戏Pop-A-Zit,并计划推出一款卫生纸球喷枪玩具(toilet paper spitball shooter)。
美泰更是将厕所主题发挥到极致,推出了名为“Flush N' Frenzy”的游戏,游戏以快速将塑料大便喷向空中为特点。
如果这还不够的重口味,孩之宝推出的 “Don't Step In It”肯定会让你大跌眼镜,游戏中,孩子们必须在眼镜被蒙住的情况下,沿着一条“草地”走下去,同时要尽量避免踩到形似大便的泥胶。
Wowwee也加入了这场“异味十足”的战斗,推出了名为“What's That Smell?”的桌游,玩家需要在游戏中摩擦卡片,并区分卡片发出的不同味道,其中有些味道会令人作呕。
4、惊喜玩具
收藏类玩具依然是玩具行业最强劲的增长动力之一,而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放缓。
NPD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玩具收藏品的销售额增长了14%,达到39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L.O.L.惊喜宝贝蛋、Hatchimals孵蛋玩具和Lego mini的流行。
总的来说,玩具收藏品销售额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8%左右。
据预计,Hatchimals、L.O.L Surprise、Funko、TY、Fingerlings等将推出更多新的收藏品。
玩具收藏品中最受欢迎的当属:挤压玩具、软胶玩具和发光动物。
5、“这个游戏我玩过”
2018年,玩具公司将进一步开发消费的怀旧情怀。
玩具协会发言人Adrienne Appell表示,玩具制造商已经将目标瞄准千禧一代父母,预计2018年千禧一代消费者过去常玩的玩具,像大富翁、国际象棋和跳棋等的销量将大幅增长。
2017年是“星球大战”(Star Wars)推出40周年,孩之宝抓住了时机推出了周年庆祝玩具,2018年必将继续。
孩之宝还再次推出了My Little Pony(我的小马驹),这是该公司1983年推出的产品。
Cra-Z-Art也做了类似的事情,并发布了旗下玩具“Magna Doodle”画板的复古款。
此外,其它品牌正在创造新的产品,来激起人们的怀旧情怀。例如,Funko就推出了 “The Princess Bride”《公主新娘》中演员的大头人偶。
6、 “侏罗纪效应”
《侏罗纪世界2》将会在2018年夏天上映,好几家玩具公司正在加紧生产恐龙主题玩具。
美泰公司拥有这部电影的玩具许可,并已经拥有多款相关玩具(如人物玩偶等)来庆祝电影的发布。
孩之宝的FurReal仿真玩具系列里就有一只名为Munchin' Rex的小恐龙。Funko则有一整个 《侏罗纪公园》系列的恐龙公仔。
7、能与他人一起玩游戏的玩具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具有游戏功能,特别是能与他人一起玩的玩具。
受孩之宝的“Speak Out”(猜我说啥)和“Pie Face”(奶油砸脸机)这类玩具的驱动,这一细分类别玩具在2016年增长了20%以上。尽管这一增长在2017年略有缓和,但人们对具有搞怪意味的玩具热情并没有退却。
2018年,孩之宝再一次对“Pie Face”进行了改进,推出Pie Face Cannon。
除了改进旧玩具,Hasbro还推出了新游戏,包括Chow Crown、Speech Breaker和Awkward Hugs。
美泰则推出了一款名为“Handimonium”的手游。
至于那些希望找到有趣、并有一定益智趣味玩具的消费者来说, SpinMaster的Otrio是不能错过的。
(来源/雨果网)
电子商务行业大爆发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从未有过如此多的选择。
哪怕在疫情仍未彻底消散的当下,从业者也都希望能够感受行业大踏步跃进5年、甚至10年的发展进程。现实却总是冰冷的——经济大环境恶化,电商从业者的情绪也骤降到冰点。然而同是在疫情期间,线上消费者的整体购物支出却依然居高不下,无疑也释放出了一个值得投奔的发展信号。
曾经的电子商务作为一个独立渠道而存在,但如今其边界愈发的模糊。除了经营纯粹的电商业务,数字平台们正在以自身的特色融入其中,持续不断地影响着零售业。如今的电子商务版图已拼接至社媒平台与其他流媒体服务,Instagram、TikTok、Netflix等耳熟能详的海内外数字平台,皆是融合了电商业务的佼佼者。
数据来源/Forrester
尽管西方的电商行业发展起点相对较早,但许多主要参与者仍停留于拟物化阶段,仅仅将现实的商业产品与商业行为进行概念化与数字化,从而能够将其投射在互联网之上。何出此言?如今的美国零售亚马逊依然与其在90年代的经营形式如出一辙,Shopify的市场解决方案也似乎有点蹒跚得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大多数互联网的利基市场参与者皆始于拟物化,但最终却未能演化出互联网原生的创新点。
拟物化阶段中,亚马逊无疑赢得了电商时代的主要红利,仅仅通过一个搜索框就能让消费者触达难以估量的产品,实现了“无限的数字目录”这一完美形式。然而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阶段,亚马逊在美国的市占率仍只能维持在40%-50%。
拟物化阶段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交商务,电子商务从此不仅仅只关乎交易。尽管社交商务的发展进程较为短暂,但许多线上用户已经学会了如何在社交网络上搜寻产品,这些平台作为广告网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部分言论表示,西方的社交商务发展似乎是被中国同行们“倒逼着提上日程”。
不可否认的是,电子商务行业创新正在悄然发生。推进该领域的渐进式变革得益于改进的新工具、更准确的数据、更快的运输速度、退货物流体验(Reverse Logistics)、全球支付等。
新旧交替的发展热潮正在将零售商的网站过渡为广告平台。新一代的电商平台初创公司正致力于实现线上回收商务(Reverse Ecommerce)和B2B商务,这是比2C零售商务更为可观的市场。与此同时,SHEIN与TEMU等中国知名出海平台也引起了诸多关注。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美国电商交易规模实际在过去12个月中超过1万亿美元。疫情前所预测的行业里程碑,预计将在2024年得以真正立稳根基。
疫情期间,美国电子商务支出比疫情前的预测数值高出25%。若疫情没有发生,美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前几年的14%-15%,那么第三季度的电商支出也将仅为8150亿美元(相对今年同期实际数据而言)。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9年以来,美国电子商务增长率可能会在2022年首次降至个位数。过去12个月仅比前一时期上涨了9%。诚然,这是与2020年和2021年的历史增长数据相比所得出的结论。
数据来源/The Census Bureau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尽管电子商务未来的增长趋势仍可能高于趋势线,但电子商务渗透率正在回落到疫情前趋势。第三季度中,14.8%的消费者支出源自线上渠道。电子商务零售额占零售业总额的21%。
数据来源/The Census Bureau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过去两年对于电子商务增长数据的误判,导致许多公司库存过多、投资过多、雇用人员过多以及建设过度。在经济刮起逆风的情况下,企业们不得不一一裁减成本。
“对于电商增长态势的判断让我们不得不扩大公司规模以配合趋势。但现在很明显,我们投下的赌注没能得到回报。”Shopify官方在7月份宣布裁员时表示。
无独有偶,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11月宣布裁员时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
电子商务支出增长率是亚马逊、Shopify和其他主要参与者想抬升的天花板。消费者的喜好则是整个电子商务行业想要触达的天花板。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电子商务提供了十足的便利性,但绝非是唯一的市场解决方案。因此,随着线下零售持续增长,部分消费者也逐渐被分散了注意力。
数据来源/Shopify与亚马逊的季度数据
2021年是亚马逊聚合商们风头正劲的一年,但2022年的聚合商收购市场来到了“幻灭的低谷期”。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2年将是聚合商们的生存之年。
数据来源/Gartner
电子商务增长缓慢,但亚马逊卖家的收购量在2022年仅略有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亚马逊聚合商的收购量比2021年下降了10%-20%。
数据来源/Marketplace Pulse
2021年收购估值倍数为6倍及以上(不包括库存)的亚马逊企业,预计截至2022年将跌至为4-5倍。然而,之前收购估值倍数保持在4-5倍的卖家则相对保持不变,现在仍能以3.5-4.5倍的价格出售。与此同时,今年收购估值倍数为2-3倍的卖家,主要吸引的是关注于不良资产的聚合商买家。
亚马逊卖家收购价格倍数通常以可支配收益(SDE)的倍数计算,基于调整后的EBDITA或粗略计算的年度净利润。例如,收入为100万美元、SDE利润为25万美元的亚马逊卖家,通常会收到超过100万美元的保证款(SDE的4倍),再加上库存以及盈利能力付款。
亚马逊聚合商吸引的新投资在2022年下降了近80%。在2021年吸引了123亿美元之后,聚合商市场今年仅筹集到27亿美元。今年也只有14家新的聚合商宣布融资,去年为40家。大部分资金(约75%)以债务形式直接用于收购。
数据来源/Marketplace Pulse
尽管部分亚马逊聚合商暂停了收购步伐(例如Thrasio和Perch),但其他聚合公司并没有闲着。反而还增加了他们的收购渠道,更多的聚合商买家涌入了市场。
现在,更多的买家正在聚合,但他们不称自己为“聚合商”,其中包括部分战略决策参与者,如线上品牌的控股公司,以及投资于线上原生品牌(包括亚马逊品牌)的私募股权基金等。
收购过程如今更加冗长,因为买家变得更加挑剔和谨慎。此外,他们的尽职调查方法也变得更加复杂。
以往为亚马逊聚合商所能享受的资金热潮已经不复存在。2022年,聚合商仅筹集了27亿美元,而2021年的融资规模高达123亿美元。大部分资本(约75%)以债务的形式直接用于收购。
即使部分聚合商财务状况每况愈下,但市场内部的整合还尚未发生。尽管如此,部分聚合商已经正在积极寻求被他者收购,而另一部分也正在积极寻找可收购的“同行猎物”。聚合商之间的市场整合将带来规模经济,并且可以让收购成功的企业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
目前还不清楚聚合商模式是否真正可行,但可以确定的是——收购仍在继续。
数以千计的软件公司帮助企业在亚马逊上进行库存管理、产品研究、制定定价策略、订单履约、广告投放等。卖家也通常会使用其他工具来增强或替换卖家中心的功能。
然而,亚马逊生态系统中的初创公司很少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只有少数公司筹集了股权资本。部分原因也在于亚马逊的API创建了一个严格的边界,限制了这些公司的创造力。但也有部分企业是因为感知到了对平台过于依赖的风险。
这种情况在过去两年发生了变化。亚马逊工具的融资速度加快,并购活动变得更加普遍。以前资本匮乏的行业正在赶上SaaS市场的“余温”。亚马逊卖家聚合商筹集了数十亿美元,其中部分企业实现了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这是引燃市场情绪的驱动因素之一。聚合商们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关注,这意味着投资者开始寻找相关类型的公司进行投资。在这个领域运营的软件公司将不再处于盲点位置。
亚马逊广告一直是最活跃的类别。它是亚马逊生态系统中发展最快的部分,产品发布和API更改的数量超过其他部分的总和。大多数领先的亚马逊广告软件公司都已被收购或正不断筹集资金中。Carbon6、Threecolts和Assembly等公司正在收购和运营一系列工具。Assembly于2019年通过购买产品研究工具Helium 10率先上市,截至2021年9月其估值超过10亿美元。
Shopify的生态系统领域有6家独角兽,包括Deliverr、Attentive、ShipBob、Klaviyo、Yotpo和Recharge。
平均而言,亚马逊广告价格在2022年保持稳定,与2021年相比略低。美国站2022年11月的平均每次点击费用(CPC)为1.06美元,低于一年前的1.24美元。平均广告销售成本(ACoS)为22%。广告的平均转化率保持在14%,相对稳定。因此,平均销售成本为7-8美元,低于2021年的9-10美元,但高于2020年的6-7美元。以1.06美元的平均价格,用户每进行7次点击才能产生1笔交易。
数据来源/Quartile
亚马逊的广告业务年度营收已达到近400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在5年内增长了10倍。在亚马逊的广告收入中,看不见的是其广告范围的变化和扩大。广告功能最初作为在搜索结果中推广产品的基本功能,每年都被优化得更加精细。亚马逊广告现在包括数十种广告类型、技术、数据和品牌接触消费者的解决方案,现在也越来越多地为非零售广告提供动力。
亚马逊广告在广告价格未上涨的情况下发生了增长主要在于其整个网络覆盖范围更广,尤其是在亚马逊站外。例如,今年,亚马逊宣布不在站内销售的品牌(如餐馆或酒店)可以在其位于同一广告网络的直播平台Twitch上投放广告。
在过去3年中,亚马逊的广告业务每个季度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谷歌和Facebook,但亚马逊并没有与零售商争夺广告收入。亚马逊的广告业务在2022年第三季度增长了25%,达到95亿美元。相比之下,谷歌的广告收入(包括所有谷歌资产和YouTube)仅增长2.5%,达到544亿美元。包括Instagram在内的Facebook广告业务连续第二个季度萎缩,同比下降3.7%至272亿美元。
虽然谷歌和Facebook的广告业务规模要大得多,但亚马逊最终可能会迎头赶上。2019年第三季度,Facebook的广告业务是亚马逊的6倍多。3年后,Facebook的规模只增加了不到3倍。
数据来源/亚马逊、谷歌、Facebook季度数据
第三季度中,亚马逊的广告增长速度也快于Pinterest、Snapchat和Twitter等社交网络平台。甚至这后三者总和也与亚马逊的广告收入相形见绌,但从历史上看,它们的增长速度更快。比较的平台不包括TikTok,原因在于其还不是上市公司,因此还无法获得其财务数据。TikTok的广告网络可能比Twitter、Pinterest和Snapchat覆盖范围更大,目前无疑是社交网络中增长最快的平台。
数据来源/亚马逊、谷歌、Facebook、Twitter、Snapchat、Pinterest季度数据
2022年4月,亚马逊推出了Buy with Prime服务。该服务允许拥有Prime会员资格的购物者在亚马逊以外的电子商务网站上购物,并使用亚马逊账户结账。至关重要的是,亚马逊还提供订单履约服务。近15年来,亚马逊一直提供让购物者能够更轻松地在其他零售商网站上购物的服务。
Buy with Prime将Amazon Pay与Amazon Fulfillment合并。使用Prime购买仅适用于存储在亚马逊仓库中的库存。因此,该服务主要被已经在亚马逊上销售的品牌或希望推出DTC网站的亚马逊卖家采用。
同年9月,Shopify开始屏蔽Buy With Prime代码,并开始警告试图保存已编辑模板的商家,该代码包含“不受支持的外部结账脚本”。商家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但必须承认他们知道Shopify不会对此负责。亚马逊后来略微调整了其集成代码,Shopify也就不再对商家发出警告。
Buy With Prime的野心不止于一键结账。到年底,亚马逊宣布品牌可以在其亚马逊店面内创建一个Buy with Prime页面,并使用品牌推广广告吸引流量。
通过这个新页面,消费者可以打开该品牌的网站并使用Buy with Prime购买产品。
今年,Prime Day交易首次出现在亚马逊之外。几十家商店有“通过Buy with Prime购买可在结账时享受20%的折扣”或类似的提示。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采用Buy With Prime,亚马逊可能会在其应用程序中添加更多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亚马逊最终可能会成为DTC品牌的新兴市场。
7月,《华尔街日报》暗示亚马逊正在“扼杀”其自有品牌。
《华尔街日报》的Dana Mattioli写道:“亚马逊已经开始大幅减少以自有品牌销售的商品数量。在过去的6个月里,亚马逊领导层指示其自有品牌团队削减商品清单,并且不再重新订购相关商品。”知情人士说。
然而,亚马逊仍在坚持自有品牌业务中。虽然它削减了一些滞销商品,但所有Amazon Basics及其其他自有品牌的畅销商品仍然可用。到年底,亚马逊的畅销书数量仍与过去两年相同。Amazon Basics中有1338个畅销产品,与2021年和2020年的销量几乎持平。两年多来,其畅销产品的数量保持不变。这表明亚马逊并没有变得更积极地超越其他利基市场。许多被剔除的产品可能都是在成为畅销品的途中最终不幸“夭折”的。
数据来源/Marketplace Pulse
亚马逊曾考虑退出自有品牌业务以安抚监管机构,但尚未实现。虽然亚马逊的自有品牌涵盖数以万计的产品,但其大部分销售额来自几十种顶级产品。例如,家喻户晓的Amazon Basics电池。亚马逊并没有停止销售这些产品,其他任何畅销产品也并没有被下架。因此,哪怕剔除部分滞销产品,其所带来的影响也很小。然而这绝不表示亚马逊正在放弃自有品牌业务。
在Amazon Basics、Amazon Essentials、Simple Joys by Carter's、Amazon Commercial、Amazon Basic Care、Goodthreads、Amazon Elements、Pinzon等知名品牌中,旗下所有的畅销商品仍然存在。亚马逊只从其产品组合中剔除失败的产品,这可能属于相对典型的零售案例。
数据来源/Marketplace Pulse
甚至在Amazon Basics可能被放弃的风声传出之前,3月份,亚马逊就开始在搜索结果中识别其品牌,并用“亚马逊品牌”或“亚马逊独家”等徽章进行标记。目前尚不清楚亚马逊提高透明度的原因,据悉,新徽章可能是对持续反垄断调查先发制人的回应。
10月至11月期间,许多卖家反映亚马逊大幅降低了他们的FBA仓储空间限制。由于空间有限,他们无法发送库存,继而影响到本可以拥有的销售额。部分卖家也不敢轻易使用第三方仓库,因为亚马逊机制对FBA卖家的排名更加有利。
与此同时,亚马逊官方将涨价的原因归结于卖家。亚马逊全球销售副总裁Dharmesh Mehta表示:“今年,我们看到部分卖家所使用的仓储空间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也限制了其他卖家的仓储空间。”
FBA并不是一项可选服务,而是一项必需服务。根据Marketplace Pulse研究显示,超过90%的亚马逊头部卖家正在使用这项服务。亚马逊卖家们别无选择只能使用FBA,否则几乎不可能在亚马逊上获得竞争优势。
自2020年以来,亚马逊已将订单履约费用提高了30%以上。亚马逊正在将不断增长的成本转嫁给第三方卖家。亚马逊在节日季(10月15日至1月14日)向卖家收取5.06美元以运送1磅的商品,而在2023年,平台将收取4.75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运输相同产品的费用为3.48美元,相比之下增加了近40%。预计截至2023年,较小的商品的配送成本将与2020年同期相比高出约30%,而大型商品的配送成本将高出20%。由于大多数亚马逊卖家正在使用FBA,这些费用上涨将会影响到多数卖家,并最终意味着消费者要支付更多费用。
数据来源/Marketplace Pulse
今年上半年,中国卖家似乎正在退出亚马逊。许多海外卖家正在亚马逊上重新夺回市场份额,扭转了多年来的被动局面。
2021年的封号潮为许多中国卖家带来当头一棒,今年4月更有报道称,中国外贸企业应避免对亚马逊产生依赖。
2022年底,中国卖家收回了他们在亚马逊上失去的市场份额。2月份,中国卖家在头部卖家中的市场份额下降至40%,但到12月,又回升至45%。因此,尽管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了他们的业绩,并且许多人希望减少对亚马逊的依赖,但目前没有其他电商平台可以提供相同的影响力。
数据来源/Marketplace Pulse
自沃尔玛于2021年3月向国际卖家开放入驻机会以来,已经吸引了超过2.5万名来自中国的卖家。到2022年年底,中国卖家数量每月约占新卖家数量的40%。沃尔玛电商平台可能是亚马逊以外最受欢迎的多元化渠道。沃尔玛还邀请印度和加拿大的卖家入驻,并在2022年举办了相关活动,但到目前为止,他们只增加了数百名相关卖家,还难以达到中国卖家的数量。
数据来源/Marketplace Pulse
亚马逊在2022年10月新增了一个国家站点——比利时,该市场是亚马逊在欧洲的第10个活跃市场,站点总数达到21个。几乎所有参加比利时发布的卖家都是来自其他亚马逊欧洲市场的现有卖家——主要是来自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而非比利时当地卖家。
根据Insider消息称,亚马逊2023年春季开始将在哥伦比亚、南非、尼日利亚和智利陆续推出站点。
美国站点目前仍是最重要的站点,占其全球21个市场总访问量的45%。接下来的3个站点依次为日本、德国和英国,各占大约10%。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印度等5个站点占其网络流量总额的近77%。然而,移动设备可能占亚马逊订单渠道来源的50%。
数据来源/SimilarWeb
Target的电商市场仍然只接受邀请制。截至年底,该平台只有不到600名卖家,距首次向卖家开放已近4年。
数据来源/Marketplace Pulse
eBay重新聚焦于被称为“焦点类别”的特定类别,以及名号为“狂热买家”的高消费用户。重点类别包括珠宝、运动鞋、手提包和交易卡等系列。热心买家-大约占活跃买家的12%-每年在eBay上购物多次,花费超过普通用户。根据eBay的数据显示,2022年eBay的全球GMV将达到727亿美元至747亿美元,这几乎与2019年的721亿美元的GMV不相上下。
2022年eBay投资者日活动期间,eBay首席财务官Steve Priest指出eBay的垂直竞争对手,如StockX、Etsy、Wish、Farfetch以及另外15个竞品,其GMV总和虽然比eBay少,但价值是eBay的3倍多。
Shopify目前仍未决定是否要开始运营独立的电商平台,据悉,其Shop移动端推出了一个搜索框功能,但仅对部分用户开放内测。然而,Shopify总裁Harley Finkelste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Shopify并没有成为电商平台的打算。
一方面,全局搜索意味着平台或将需要适配新的排名算法,并决定哪些新指标能获得更高的排名,同时也意味着为想要付费获得更高排名的商家提供广告平台。另一方面,尽管已经在Shop Pay、Shop Promise、Shop Cash等业务遵循了To C模式的轨迹,但对于Shopify本身是否应该成为转型为To C品牌的争论仍在继续。
5月,快时尚品牌SHEIN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大的应用程序之一,超过了TikTok、Instagram和Twitter等数字巨头,并遥遥领先于亚马逊。SHEIN的关键创新是将供应链优势融入令人愉悦的购物体验中,提供了全球速卖通、Wish和亚马逊等竞品未能复制的模式。
数据来源/《华尔街日报》
跟随SHEIN的脚步,TEMU在10月下旬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大的购物应用程序之一。多年来,这份榜单都是老牌企业常驻,如亚马逊、沃尔玛、塔吉特、eBay、耐克和Etsy。
TEMU正在积极扩大其用户群,该平台由拼多多于9月初推出。到11月,TEMU已成为所有类别中下载次数最多的应用程序之一,并保持了数周之久。TEMU的迅速崛起几乎完全是由广告和游戏式推荐方式所推动的,平台要求用户邀请朋友获得免费产品或现金支付,延续了国内市场的打法。
TEMU与AliExpress、Wish展开竞争,其价值主张是在一周或更短时间内发货。拼多多的业务以移动端优先、团购、社交商务、游戏和消费者对制造商(C2M)为基础。然而,拼多多尚未通过TEMU将这些创新点带到美国市场。
社交应用程序目前是必不可少的购物搜品平台,但主要通过广告业务获取收入。
Prime Day是美国社交商务的范例——带有#primeday2022和相关主题标签的视频在TikTok上的浏览量已达7700万次。消费者转向社交网络从而寻找到最优惠的价格。TikTok不仅在美国变得更受欢迎,而且其用户也开始观看更多与购物相关的内容。消费者之所以转向TikTok,是因为在Prime Day期间,亚马逊展示了一份压倒性但又无穷无尽的优惠清单,让购物者自行寻找自己喜欢的商品。
#amazonfinds标签在TikTok上的浏览量达到340亿次。去年12月,亚马逊宣布了名为Inspire的类似于TikTok的功能,提供了应用内购物体验,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探索产品,并能从博主和品牌创建的内容中进行无缝购物。
亚马逊正试图解决美国大多数购物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弱点——消费者只有在知道自己需要某样东西时才会打开平台。社交商务的魅力就在于创造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交互式的购物体验。
亚马逊正在迎头赶上社交商务的发展步伐,但社交功能是一项独特的挑战,即使考虑到亚马逊在其他领域的卓越表现,这一挑战也将非常艰巨。社交商务是一场争夺注意力的竞赛,而这正是亚马逊将面临的最大障碍——从TikTok、YouTube和Instagram抢夺流量。
(封面:图虫创意)
(来源:叫我趋势菌)